近日,北京现代传出有关“工厂拆迁、预计裁员2000人”等消息,为此,中国网汽车频道针对此次事件采访北京现代汽车,据悉,公司内部确实在进行生产人员调整,此次调整涉及了北京三座工厂的生产一线人员,根据沧州、重庆产量增加,内部调剂用工共计1000人左右,约占北京现代员工数量的1/15。
对于此次内部调整的人员安置问题,北京现代告诉记者,公司在严格遵守劳动法规的同时,也会为员工提供人性化选项,充分保障员工的权益。对于有再就业意愿的员工,北京现代将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偿,并通过贡献金的形式,对员工为企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强调,北京现代一直视员工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优势。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将充分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
内部调剂 实为优化人员配置
对于此次人员调整是否会影响北京现代工厂生产问题,北京现代表示,此次调整是在对北京工厂的生产节拍、生产计划充分论证之后制定的人力优化方案。每个部门设置了调整人数的上限,不会对北京工厂生产产生影响。
北京现代强调,公司是在客观评估未来一到二年内的宏观市场趋势,结合自身各工厂车型、产能分布分析后,为最大限度提高产能利用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鼓励员工在各工厂之间有序流动。其目的是在于优化工厂人员配置,提升外埠工厂员工熟练程度,提高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
产能过剩 北京现代面临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有媒体曾表示,北京现代内部人员调整与产能过剩有一定关系。目前,北京现代在北京市顺义区拥有三座整车生产工厂,在河北沧州及重庆各有一座整车生产工厂,“三地五厂”可实现产能165万辆。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18年,北京现代年销量共81.02万辆,产能闲置率高达50.9%,这势必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不过,相比2017年的78.5万辆的销量,在整个汽车市场出现负增长的2018年,北京现代同比上涨3.21%,有明显回暖迹象,但仍未完成年度90万的销量目标。
纵观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历程,公司内部人员变动调剂时有发生,大部分都是根据公司自身发展、产能及市场规划等方面的因素而做出相应最适当的调整,北京现代自2002年成立以来,也曾创造过很多辉煌成绩,曾连续4年进入百万辆阵营、2013年成为继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之后国内第三个单一品牌年销过百万的汽车企业,2013—2016年的年销量分别为103万辆、116万辆、106万辆和114万辆……但近两年的发展却不够令人满意,由于国内自主品牌的不断强大而被挤压,自2017年更是被吉利、长城全面反超,且由于我国新能源的飞速发展,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更让北京现代的市场被蚕食。
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曾表示:“韩系车这两年将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低谷,虽然产品线丰富,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大的改进。这么多年产品换代没有跟上,生命周期低谷必然导致销量低谷。”对于曾经辉煌的北京现代,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新技术的搭载、性能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才能挽回市场,我们期待今年的北京现代能够实现自我突破,赢回市场,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