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主品牌的这四十年,一路小跑之后产品力是大大提高了,然而其品牌溢价还是缺失的。如果当初起点都一样,现在的国际顶级车企中国会不会占一大半呢?”
谈到自主品牌的骄傲,不少人最先想到的都是华为、联想、万科、恒大、美的。
这些国货都代表着中国在各个产业的领域形象。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纷纷向上,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优良的产品,同时还转变了消费的购买习惯。
绕过品牌溢价率曲线救国
现如今,洋货早已不是国人的首选项了。拿手机举个例子,曾经被视为白富美、高富帅的苹果手机早已没有了最初一哄而抢的大势,而且已经逐渐沦为“屌丝”产品了。
去年有个数据报告显示,华为的学历还会比较集中在本科生的,而苹果多为研究生或者是高中以下的学历,也就是大部分的用户为低学历者。
所以说现在高学历的喜欢使用华为,而低学历的更加偏爱苹果。同样在收入方面也有规律可循,数据分析表明高收入的人群喜欢的并不是苹果而是华为或者是小米。
虽然不能完全按照这个进行简单的划分,但是至少可以证明华为手机的进步还是非常的快的,在品牌溢价力不足的情况下,突出的产品力一样可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手机行业如此,汽车行业亦如是。
然而对于发展了才四十年的自主品牌而言,其品牌溢价力自然不可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外资品牌相提并论。因此,在品牌溢价缺失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在二三四线城市的优势才会更加明显。
相对于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影响力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多的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产品本身。当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合资品牌时,他们没理由不为其买单。
所以现阶段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还是扎稳二三四线城市比较重要,不要盲目强攻一线城市。毕竟农村包围城市这种战略,早就已经被验证过十分适合我国国情了。
货比三家拼的就是产品力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急转直下,然而越是寒冬之中越是酝酿着变化。
寒冬之下,自主品牌齐齐发力,这无疑是给整个汽车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归根结底,自主品牌能实现逆流而上的关键还是在于产品力的提升。
汽车作为房子以外的第二大件,一直是消费者慎重购买的对象,货比三家,而最终比的无非就是产品和服务。
现如今消费者买车主要是三步走,先看外观,外形接受了,再看看内饰,内饰质感也漂亮,那就开始试驾。操控性、驾驶感这些都过关了,就直接买回去。
买回去之后,要想产生口碑效应,无非就是看新车开了两三年之后可靠不可靠,售后服务如何。现在的消费者买车大抵就是这个逻辑。
近些年,自主品牌一直关注产品力的提升,特别是投入重金进行自主研发。如今的自主品牌,早已从借鉴模仿到正向研发,各方面水准都有了世界化水准,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
自主品牌的崛起,让各大合资品牌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各大合资品牌不拿出点诚意来,消费者是真的不会买单了。
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四十年后就出现了一些可以和合资品牌比肩的自主品牌,而消费者也早已回归到了理性的消费阶段,还在混日子的合资企业也该醒醒了,毕竟再不醒就真的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