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既是愚人节,也是我国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正式实施的日子。为此,不少车企乘着减税降费的东风开始大打“价格牌”。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发难,官宣将下调全系车型售价以及子品牌SMART的价格。除了传统车企,新能源领军企业特斯拉也开始大范围降价,降价幅度甚至高达20万,可谓“诚意满满”,可外资品牌们是想真的让利于民吗?
在合资车企宣布一轮大降价的同时,一则针对奥迪的控诉在舆论的发酵下逐渐让大众认识到合资车企的丑恶嘴脸。这事儿要从一汽大众奥迪推出Q5开始说起,Q5刚上市,销量就一路高歌猛进。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不少奥迪车主纷纷控告因车内异味而导致自身罹患白血病,投诉人数之多甚至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但一汽大众奥迪的回复呢?索性不回复。哪怕是在2015年深圳消协抽检23辆奥迪Q5宣告其中有21辆甲醛超标时,奥迪依旧置若罔闻,最终的解决方案仅仅是更换隔音棉。这难道就是身为一家合资豪华车企的做派吗?
除了奥迪,今年合资车企发生的质量状况似乎格外多。大众在今年2月28日宣布召回10年至15年生产的部分车型,包括辉腾、CC等车型。上文提到的奥迪则更是夸张,自今年4月4日起,奥迪将会召回14年至18年生产的A5、S5、A6、A7、A8L、Q7等车型。
或许如今的召回在当年早就埋下了种子。2018年,我国车市步入下滑周期,各大厂商首要任务无一例外不是压缩成本,扩大销量。为了有效缩减成本,偷工减料也许就成了选项。大众既然敢在法律严苛,惩罚严厉的美国都制造了“排放门”事件,那在宽松的法律制裁下,大众就更有理由干这些事儿了,毕竟大众这么大的跨国企业,创造了如此多的就业,地方政府迎合还来不及,怎会对大众的偷工减料指手画脚呢?
除了大众,其他一众合资企业似乎也走上了这条路。一向以“买发动机送车”著称的本田也开始偷工减料,改款的锋范将刹车系统改换为廉价的鼓室刹车,原本的真皮方向盘、中控搭配也都成了加价选购的对象。
或许本田还算是良心的,在去年陷入停产传闻的东风悦达起亚似乎在这条偷工减料的路上更远。不仅引擎动力羸弱,新版K2低配车型后门车窗开关直接减配成了手摇式。不仅如此,位于盐城的起亚生产工厂甚至传出了逼迫员工购买16年库存车的奇葩要求。
反观我国部分自主车企却是另一番光景。吉利领克逐步迈向20万以上销售区间,长城WEY牵手C罗后逐步在中端市场上站稳脚跟。同时伴随着新一轮汽车下乡,头部自主车企已经先于合资车企开始了降价的步伐。
先是长安欧尚率先响应政策号召,随后海马汽车,江淮都纷纷入局降价。自主车企这些年的进步有目共睹。虽说自主车企里仍然存在部分喜欢玩“换壳”游戏的厂商,比如汉腾等“搅屎棍”,但逐步分食合资车型的市场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更好地与自主车企竞争,大众甚至拆分捷达品牌独立运作。众所周知,独立运作的品牌将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试想,如果没有原本定价区间在10万以下的自主车企挤压,大众恐怕依旧是那个千年不变的前脸设计。
目前,奥迪的低端车型售价已经下探至20万以下,合资品牌售价也开始下探至10万以下,而自主车企中却在不断迎头向上。减税降费不管是对自主车企还是合资车企,双方的政策资源都是一样的。但如果合资车企依旧玩减配的老套路,枉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那么被自主车企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恐怕是时间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