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入行之初,一个已经在媒体圈“混迹”了5、6年的老哥的跟我讲: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高贵时典雅的不可方物,媚俗时赤裸的咋舌惊人。
走进那里,空气中既弥漫着金钱和欲望,同时也飘荡着青春与梦想;既有人疲于奔波,却也有人悠然自得;既是高富帅的挥金场,也是屌丝们的温柔乡。
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典型的矛盾综合体。或许在每年特定的时间里,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汇聚到这里,但最终收获的感悟却不尽相同。
而直到后来我也置身于此,才真正明白这个叫车展的地方,不仅汇尽众车,更可观人生百态。
4月16日,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序幕。老实讲,在各个展馆逛了一圈之后,除了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外,总体感觉并无太多新意,比起车展前的各个品牌之夜,爆点明显不足。
不过,即使车展一年不如一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作为车市的风向标,无论是对于汽车厂商、经销商、媒体、公关还观展大众来说,每个人依旧能够在这里找到各自所需。
壹
在如今的车展,尤其是像上海车展这种大型国际车展上,上市的新车少了,首发亮相的多了;展出概念车的车企少了,发布未来战略规划的车企多了。
不难发现,车展对于汽车厂商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原来面对面的产品“厮杀”。百忙之中坐了几个小时飞机来到车展的老总们,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某一款新车。而是借此机会展现企业发展理念,推广品牌影响力。
其实老总们要面对的压力也不小。因为这里不是他们一个人的舞台,台下也不只有媒体,或许在隔壁的某间休息室中,就有几只眼睛正等着看笑话呢。
要么字正腔圆,要么诙谐幽默,要么行云流水,要么生动有力,企业形象的塑造也许就是从这一段演讲开始的。
当然,对于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老总而言,这些抛头露脸的事情自然可以交给底下的人。自己可以趁此机会会会老友,交流交流经验。
贰
对于一个汽车媒体来说,每年的三大车展就如同三场生死战役,走不到完的展馆、做不完的方案,拍不完的照片,以及写不完的稿子。媒体日当天不仅要跑会、采访、找热点,晚上还得通宵回酒店赶稿剪片子。
或许一天跑下来,印象深刻的车没几台,而真正想看的却根本腾不出时间去看。现在的车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极度心烦却又无处可逃,所以媒体老师们也学会了给自己找点乐子,就比如搞个微信运动大赛。
一上午达到2万步的就有机会进入到下午的淘汰赛中,由于战况非常胶着,最终占领朋友圈封面的人,都值得大肆炫耀。
总之,车展对于汽车媒体的意义就如同一场战役,除了要拼体力、拼手速、拼卡位、拼专业,更要拼命。
叁
如果说汽车媒体来车展是干仗的,那么对于公关来说,车展就是他们渡劫的过程。只有历经天劫才能羽化登仙。
面对甲方,他们要和厂商各位领导们沟通车展期间的行程、协调专访时间,做好应对媒体“超纲”提问时的预案。
此外,还要负责展台搭建、核对发布会时间、邀请名单,新闻通稿,连续刷上几天大夜只求30分钟的发布会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面对媒体,他们要安排接机、酒店入住、现场签到,安排新闻稿,以及应对媒体提问的各类“标准答案”,车前马后小心翼翼的生怕因为自己为甲方抹黑。
可以说车展期间,公关有两样东西是不离手的,一个是手机,另一个就是手机充电宝。大巴要发车了人不齐,打电话;活动要开始了没来签到,打电话;活动完了要资料,打电话;专访人数凑不齐,打电话...
车展活动前操碎了心,车展结束后提心吊胆,尽管说出去不好听,但公关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车展弱势群体。
肆
每次车展也都是汽车爱好者的节日,他们几乎不会错过任何一届车展。每次一到现场也都会直奔心仪的展台,炙热的眼神甚至连自己的女朋友都嫉妒。
在车展上,他们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前几天和哥们儿吃盖饭时聊的阿斯顿·马丁Hypercar、兰博基尼Huracán Evo,甚至是“飞越”迪拜大楼的莱肯。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同样对车有着狂热的追求。不过有时他们也会困扰,是选择眼前这台慕尚创始人典藏版,还是隔壁展台上那台幻影私享密境特别版呢?
过了今天就是上海车展的公众日了,车企要开始着手为新的愿景布局,媒体们熬过了最磨人的两天,公关们也进入了车展工作的扫尾阶段。
而更多的大众消费者也将来到这里,辗转于各大展台和销售斗智斗勇,争取能够以更符合心理预期的价位,买到一辆令自己和全家都满意的爱车。
合则来,不合则去,大家各取所需,这也许就是车展存在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