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旗下优秀产品带入中国,在这个常来霸占全球产销第一宝座的市场里,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在2018年中国车市整体产销下滑之后,最先叫苦的竟然是来自我们邻国的韩系品牌。
众所周知,在自主品牌刚刚起步那个年代,韩系品牌凭借出色的设计质感及超高的性价比品质,俘获了众多城市的出租车市场,随后在家用市场里可谓也是混了个风生水起。时至今日,论合资品牌里的颜值担当,以品牌为单位来说的话,韩系品牌绝对是排名靠前的选手。既然如此,韩系品牌为何在中国的寒冬里凉凉呢?在全球现代起亚集团可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车企。
或许有的朋友会将整个问题归咎在2017年那次政治事件里,从那之后所有的韩国系资本在中国都过上了苦日子,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现象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若不是那次政治事件爆发,相信今天的韩系品牌在中国依然不见当年风范。
对于经常关注韩系品牌的朋友来说,或许会发现,价格战这件事情一直以来是韩系品牌最擅长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他们拥有“超高性价比品质”的美誉,同样的价格选择其他合资品牌,没有韩系品牌好看、好用呀!价格战直接导致用户用一些国产的物美价廉的车进行比拼,人们一旦有去想购买它的欲望,那么接下来人们才会去了解它的性能,而这时候合资和自主的优势很容易就被对比出来。
然而在中国车市集体遇冷,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时,韩系车表示,先继续在价格上抓住人们的眼球,其次,再提升质量,以至于今年的韩系车在很多地方都和去年比有了新的改进。然而就算这样改进,依然无法改变韩系车在中国遇冷的实况。
而这里就要说说韩系品牌与其他合资品牌在国内战略的不同,在合资品牌里,韩系车系一直以来以性价比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也难免使其与主流自主品牌出现对撞,而随着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比亚迪、长安、长城、奇瑞等优秀品牌的崛起,作为合资品牌的现代起亚,在成本方面远不及自主品牌有竞争力,以至于消费者在对比两类品牌时发现,两者差异越来越小,但自主品牌的性价比显然比韩系合资品牌来得更实在。
而这真的是自主品牌超越韩系车了吗?答案是未必。虽然从目前的国内情况来看,自主车型的销量在韩系车之上,但论起全球的影响力,韩系车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旗下的很多品牌在全球的销量都很突出,尤其是现代起亚集团,去年的销量高达750万辆,在全球车企的销量榜上排在了第五名。而我国最出色的吉利汽车也不过才卖出了150万辆,所以跟韩系车相差的很远。虽然奇瑞在海外的影响力也不错,但去年在海外也才卖出了12.7万辆,从技术上来说,自主品牌起步的较晚,目前各大车企也没有完善的技术体系,尤其是在发动机方面,真正拥有技术的品牌实在不多,依赖三菱等品牌发动机供应的不在少数,而韩系车很早就有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在技术上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获得了十佳发动机的称号,而且在变速箱方面也是很出色的。
但俗话说“人不作,不快活”,在拥有绝对硬实力优势的韩系品牌在中国却犯了大忌,曾有人吐槽马自达多代同堂,现代汽车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服,现代把伊兰特换个外形就能卖,而且屡试不爽。伊兰特、悦动、朗动、领动各种动让普通消费者眼花缭乱。短期内产品线丰富虽然利于市场销售,但是新老同堂导致上一代车型要给下一代车型降价让路。这种形式的降价无疑是恶性循环,消费者感觉到忽悠的成分,也致使品牌美誉度严重受伤。
自主品牌的进步,在韩系车刚刚下滑那个年代,很大程度上体现在12万元以内的车型竞争力的提升。自主品牌议价能力的提高打压了原有韩系车的生存空间。对于中高端车市场的探索,屌丝有三宝,索八、K5、迈锐宝占据两席。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韩系品牌的尴尬。相比于其他合资品牌,德系、美系、日系、法系,韩系品牌排名靠后。前有一线合资品牌价格下探打压韩系车价格优势,后有自主品牌奋力直追。尽管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一辆车长得好看不能当饭吃,尤其是被大家当花瓶的时候。
编辑点评:
在今天,自主品牌在汽车竞争最激烈的15万以内区间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众多一线合资品牌原来动辄20万的车型也开始下探到15万左右进行竞争,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韩系品牌的生存空间;时至今日,韩系品牌若继续高举性价比旗子,干着多世同堂的勾当,做着花瓶生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第一个被自主品牌赶出中国的合资品牌将会是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