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汽车市场何去何从?这是当前汽车业内外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最近一个多星期,笔者先后参加了多场会议,听到了国内主要机构及专家们的预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乐观情况下有望实现正增长,他基本倾向于零增长的概念。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刘明没有给出具体数字,但态度上属于谨慎乐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给出的判断最为清楚,销量再下滑10%,至2250万辆左右。
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汽车销量增长1%,其中乘用车销量也增长1%。
仔细看了各位专家的结论与依据,感觉逻辑性还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其中大部分人士借鉴了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从起步期、高速成长期到普及期的经验,以及这一时期预测市场的一些分析方法。
在这些预测中,本人比较倾向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的说法,这一轮中国汽车市场调整的年销量谷底在2250万辆左右。但我不同的看法是:明年直接下探至这一谷底的可能性不大,可能还要再延迟1至2年的时间,所以明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下滑的幅度可能在5%左右。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在经济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将会采取多种逆周期调节的手段,减缓GDP增速下滑的幅度,不会让市场多余的产能一次性出清,这必将导致调整周期的进一步延长。表现在汽车行业,我们已经看到,在本该淘汰的汽车企业面临困境时,地方政府出于多种原因,目前还在出手采取一些援助措施。
GDP增速回落是车市下滑大背景
我以为,只有政府有关部门彻底放弃对这些企业的救助时,中国汽车市场这一轮的调整才能真正探底。很明显,明年我们不会看到这一天。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渡过一个漫长冬天的准备。
如何准备?
一、停止或减少投资,回收足够的现金。现金是过冬的粮草,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再去投资,因为你的任何一分钱投资都在增加产能,除非你有丰田汽车的本事,能穿越任何周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出差时看到国内两个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商的两个举措:一家是将已配套出租几年的公寓重新装修,改成商品房出售;另一家是准备改变原有配套单体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改成一个商业小镇,以便将其中的单体建筑一个个出售。总之,不想再持有物业,而是通过一次出售回收现金。由此看来,地产行业也在盘算着如何过冬。
二、深挖现有客户需求,推出各种细致服务。简单地讲,过去只掏客户大口袋的钱,现在要掏各个小口袋的钱;过去不愿意做的小事,现在一律要当成大事来做。在汽车行业,其实这一块还是有相当潜力可挖的。
比如,在四五六线城市,其实我们汽车厂家的销售人员,包括4S店的人员,下去也是很少的,去也大多是“走马观花”。如何为这一市场的客户做好销售与服务,需要创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三、减人增效,细化管理。先说减人增效,办企业的人都知道,在一线城市,一般多增加一个人,一年总成本都在十万元以上。可是要赚十万元净利润,现在何其难矣!因此,增加人员要慎之又慎,减掉不创造价值的人员要异常坚决。再说细化管理,核心是节省开支,花出去没有效果的钱要少花或者尽量不花,在这方面,汽车厂家细化的空间也比较大。
有人或许说,你上面的这些建议太保守了!面对挑战,我们还要积极进取,那这里我也接着说两条:一、对于主机厂,围绕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还要持续加大投入,当然,首先是要仔细分析这是不是可以商业化的技术,是不是可以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二、对于经销商,将来过冬后还能剩下来的品牌你还是可以继续投的,不过前提是你先要判断好谁最终能活下来。
谁能活下来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你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就是让自己先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