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蔚小理”销量呈现两极分化。蔚来和小鹏逐渐掉队,而理想进一步提速,单月销量已经超过2万辆。除了理想,比亚迪和埃安5月销量也是持续保持在高位,比亚迪销量更超过24万辆,位居第一。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选择”。从一开始,理想、比亚迪和埃安都是奔着满足消费者需求去的,所见即所得,不想也没有所谓“培育”消费者。
“培育”是个新词,用来替代“教育”。此前,“教育消费者”是造车新势力们的口头禅,用来彰显技术优越感。后来,造车新势力们发现此话不妥,可能会引起消费者“不适”,才逐渐改成“培育”。然而,表述有变,意思并没有变。在部分造车新势力产品上,消费者还是会感受到企业无处不在的优越感。
消费者可以被改变,而不能被培育。即使是改变,也需要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进行。消费者需要什么,汽车企业就造什么——而不是相反。
那么,消费者需要什么?理想汽车的理解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比亚迪认为是“油电同价+安全”,埃安则坚持“软件和硬件并行、创新和性价比兼具”。正是这些实在的观念,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这也给后来者提个醒:要赢得市场,其实不需要一味地追求黑科技,黑科技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在消费者清晰可感知的环节进行突破,效果会更好。
车市是一场马拉松。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去年以来,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科技创新的速度正在降低。放眼望去,都是炒冷饭,新瓶装旧酒。消费者已经审美疲劳,正在回归理性,回归“粗茶淡饭”。
接下去,是考验基本功的时候。挖掘现有科技创新的潜力,提升车型品质,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